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四川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免费版

第1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 第1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测验

1、 下面关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中学的一门选修课程
B:它是中学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
C:它是科学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
D:它是一门非技术课程性质的科学课程
答案: 它是科学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 

2、 中学生物学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

A:面向全体中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
B:面向大多数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C:面向全体初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D:面向部分高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终身学习打基础。
答案: 面向全体中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 

3、 关于教科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教科书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要忠于教材,不能对其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
B: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本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
C: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D:教科书是在学科范畴之中系统编写的教学用书。
答案: 教科书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要忠于教材,不能对其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 

4、 下列描述正错误的是

A:中学生物学课程从性质上来讲属于学科课程。
B: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科学课程。
C:中学生物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
D: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选修课程。
答案: 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选修课程。 

5、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中学生物学课程面向全体中学生,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
B: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高中阶段为选修课。
C: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高中阶段有选修和必修两部分。
D:中学生物学课程应体现自然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答案: 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高中阶段为选修课。

6、 下列关于中学生物学课程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面向全体中学生,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
B: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C: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D:生物学课程虽然没有泛学科的课程价值,但具有学科特点的课程价值。 
答案: 面向全体中学生,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
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7、 下列关于生物学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教授这门课时,要把生物课作为一门自然课程来对待。 
B:生物教学中要体现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C:生物教学中需要讲授、演示等手段向学生传授科学内容,但不需要学生经历科学的过程。
D:生物教学中,应开展探究性学习,逐渐取消其他学习方式。 
E:生物教学中应重观察实验,以学生亲自观察实验获得知识为主。 
答案: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教授这门课时,要把生物课作为一门自然课程来对待。 ;
生物教学中要体现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8、 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看,中学生物学课程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 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科学是一个内容丰实的知识体系,也是人类认识自然世界的一些特殊途径和方法。中学生物学课程是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门重要科目。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 中学生物学课程设置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1、 初中阶段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主要宗旨的必修课程。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2、 中学生物学课程面向初中学生,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初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第2章 课程标准与科学素养 第2章 课程标准与科学素养测验

1、 关于自然科学有关内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依赖于定量化的工作、精确的测量 、观察与实验。
B:自然科学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
C:自然科学是指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
D:科学工作定量化的特点将科学与数学结合在一起。
答案: 自然科学是指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

2、 自然科学主要的四个维度是

A:定量化、观察、实验、科学过程。
B:精确测量、认真观察、精确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C: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系列思维方式、科学是一套探究方法、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
D:确认和表述问题 、提出假设、为检验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答案: 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系列思维方式、科学是一套探究方法、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

3、 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们是

A:强烈的好奇心、正确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
B:假设、观察、实验
C:解释、测量、数据分析
D:实事求是的态度、大量的参考资料、定量化的分析
答案: 假设、观察、实验

4、 对科学素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自然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情况。
B: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素养的认识在不断变化,不同时代人们对它的解释有所不同,而同一时代,不同的机构、组织和专家对它的解释则是相同的。
C:科学素养包括了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对科学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二是在已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能力。
D:科学素养是指了解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答案: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素养的认识在不断变化,不同时代人们对它的解释有所不同,而同一时代,不同的机构、组织和专家对它的解释则是相同的。

5、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要求。
B: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中学毕业生一定要以科学或工程技术为职业。
C:对不同的学生来说,科学素养应该有相同的要求。
D: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
答案: 具有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要求。

6、 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是期望学生能够在以下四个领域得到发展

A:强烈的好奇心、团队合作、创造力、科学的思维方法
B: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科学、技术与社会;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C: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的方法、诚实的学习品质
D: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诚实、合作、顽强的学习精神
答案: 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科学、技术与社会;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7、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的过程,知识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B:科学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科学知识的主体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C:科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它能够为一切问题提供全部答案。
D:科学认为世界是能够被认知的,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以恒定的模式发生和发展,只要通过认真系统的研究都可以被认知。
答案: 科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它能够为一切问题提供全部答案。

8、 学生科学探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通常是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B:科学探究的真正意图,不仅在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
C:科学探究就是要学生掌握科学家们探究的方法,开辟人类新的知识领域。
D: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应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
答案: 科学探究就是要学生掌握科学家们探究的方法,开辟人类新的知识领域。 

9、 下面的叙述中,属于功能化的生物学素养的是

A: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认出哪些是生物学的术语和概念,并能将这些术语与自然界中的现象相对应。但他们仍有错误概念,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也很不准确。
B: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的生物学词汇,对术语的定义表述也很准确,但大都基于记忆。
C:学生应能理解生物学的概念体系,理解科学探究过程的知识和技能,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概念。
D:学生理解生物学素养在诸多自然科学中的地位,知道生物学的发展史和生物学的本质、特点,理解生物学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 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的生物学词汇,对术语的定义表述也很准确,但大都基于记忆。 

10、 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A: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的具体方法。
B: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具体学习内容。
C: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统一的探究和调查活动。
D: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
答案: 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

11、 下面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
B:它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的统一的最高要求。
C:它是对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学习内容统一的具体详细的规定。
D:它是用一系列抽象的名词术语来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答案: 它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

12、 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中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前言:主要介绍课程标准的制作背景、和制作过程。
B: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

C:内容标准:详细描述了不同阶段学习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

D:实施建议:提出了活动和探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及课时分配。

答案: 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

13、 关于生物学课程目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学课程总目标包括了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内容。
B:课程的总目标是一种宏观的、较为抽象的表述方式,具体目标是对总目标的解释和具体的要求。
C:课程总目标代表了课程设计者对本课程的认识、理念、期望、和要求,指明努力的方向和教师应注意到的不同方面。
D:具体目标专指生物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应达到的标准。
答案: 具体目标专指生物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应达到的标准。

14、 下列关于科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靠的是科学家的努力,而不是依赖于定量化的工作、依赖于精确的测量。 
B:观察与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石。
C:科学理论只有当它们被实验反复证实之后,科学家们才会接受。
D:自然科学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得到积累。
答案: 科学靠的是科学家的努力,而不是依赖于定量化的工作、依赖于精确的测量。 ;
观察与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石。;
科学理论只有当它们被实验反复证实之后,科学家们才会接受。;
自然科学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得到积累。

15、 学生应掌握的自然科学核心的基础内容包括

A:学生理解基本科学现象、规律、以及科学原理是如何运用于技术领域之中的。 
B:学生能够理解或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科学现象,以在校学习为基础,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C: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D: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答案: 学生理解基本科学现象、规律、以及科学原理是如何运用于技术领域之中的。 ;
学生能够理解或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科学现象,以在校学习为基础,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
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16、 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应该

A: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 
B: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C: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 
D: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E:从不与他人合作,事事坚持独立的能力
答案: 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 ;
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 ;
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17、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生物教师在教授这门课时,要把生物课作为一门自然课程来对待。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8、 生物教学中需要讲授、演示等手段向学生传授科学内容,但不需要学生经历科学的过程。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9、 生物教学中应重观察实验,以学生亲自观察实验获得知识为主。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20、 科学理论只有当它们被实验反复证实之后,科学家们才会接受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1、 自然科学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得到积累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2、 科学是一个知识体,这个知识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内容的更新但不会增大。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23、 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是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从较低的水平提高到较高的水平。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4、 学校的科学探究活动通常是在课外活动课中进行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25、 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处于这种连续变化的不同位置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6、 一个学生有没有生物科学素养,可以看他所学生物学知识的多少和年级的高低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第3章 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第3章 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测验

1、 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对教育影响最大的三大理论是:

A: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B: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C: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D: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答案: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2、 根据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得到的启示

A:新的学习与原有的学习没有太大的联系。
B:将概念和图表等联结起来有利于概念的学习、教具的使用有利于教学。
C:频因律提示我们要注意重点和难点的合理安排。
D:近因律则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
答案: 将概念和图表等联结起来有利于概念的学习、教具的使用有利于教学。

3、 桑代克的试误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A:按照准备律,预先告知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心理准备,或者创设让学生感到满意轻松的心理环境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B:按照效果律,惩罚学生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惩罚比奖赏的效果更有力。 
C:频因律提示我们要注意重点和难点的合理安排。
D:近因律则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
答案: 按照准备律,预先告知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心理准备,或者创设让学生感到满意轻松的心理环境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4、 先行组织者是指

A:教师; 
B:学生; 
C:和学生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引导性材料; 
D:学习材料
答案: 和学生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引导性材料; 

5、 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最为重视的有

A: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B: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
C: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
D: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强化学习理论
答案: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 

6、 下面关于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而言,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是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结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B: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而是在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因此发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学习。
C: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
D:发现学习不是机械学习。
答案: 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而言,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是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结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7、 下面关于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以客观主义认识论为基础,认为世界是现实的、外在于学习者的。
B:对知识的本质、组成、来源、发展及应用,都不具有共同的假定。
C:都试图分析、分解并且简化学习,同时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D:两者之间存在着冲突,但也有共同之处。
答案: 对知识的本质、组成、来源、发展及应用,都不具有共同的假定。

8、 根据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下列叙述不恰当的是

A:课本知识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是解释现实的“模板”。 
B: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可能正确的解释。
C: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自己的建构来完成。
D: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
答案: 课本知识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是解释现实的“模板”。 

9、 关于概念转变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的经验研究之上
B:建立在认知科学关于儿童错误概念的经验研究之上
C:试图解释和理解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现有概念的
D:试图解释和理解错误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现有概念的 
答案: 建立在认知科学关于儿童错误概念的经验研究之上

10、 按照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B:学习的目的不是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而是参与建立该学科知识体系的过程。 
C: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
D:学生的学习,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之间的竞争。
答案: 学生的学习,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之间的竞争。

11、 按照华生的观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要学习某种动作,就要经过多次联系,形成连续动作的习惯。
B:在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总是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C:学习者的年龄、练习时间的分配、过度学习等对学习没有太大的影响。
D:教学中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过度学习和集中学习。
答案: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要学习某种动作,就要经过多次联系,形成连续动作的习惯。;
在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总是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教学中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过度学习和集中学习。

12、 按照桑代克的观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学习方式与动物相同,基本的学习方式都是试误学习。
B:刺激与反应之间连接的牢固程度与练习次数有关。
C:学习者对某种刺激的反应与其准备状态有关。
D: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强弱与反应后获得的奖惩有关。
答案: 刺激与反应之间连接的牢固程度与练习次数有关。;
学习者对某种刺激的反应与其准备状态有关。 ;
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强弱与反应后获得的奖惩有关。 

13、 斯金纳认为

A:机体一定需要接受明显刺激才能形成反应
B:机体产生的反应可分为:应激性反应和操作性反应
C:操作性反应可以用来解释基于操作行为的学习,如写字
D:增加正强化或减少负强化都能促进机体行为反应的频率增加
答案: 机体产生的反应可分为:应激性反应和操作性反应;
操作性反应可以用来解释基于操作行为的学习,如写字 ;
增加正强化或减少负强化都能促进机体行为反应的频率增加 

14、 下列关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坚持用实验的方法对学习行为进行研究
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习的内因,重视人的外在行为反应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人和动物的学习等同起来,忽视了人的学习的社会性和主观能动性
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作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 
答案: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坚持用实验的方法对学习行为进行研究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人和动物的学习等同起来,忽视了人的学习的社会性和主观能动性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作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 

15、 按照布鲁纳的观点,下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要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主动发现获得知识,教师必须先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解释的非常清楚。
B:教师从事知识教学,要配合学生的经验将教材进行适当组织。 
C:教材的难度与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要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认知表征方式。 
D:学生要像科学家那样去主动思考和探索求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答案: 要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主动发现获得知识,教师必须先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解释的非常清楚。;
教师从事知识教学,要配合学生的经验将教材进行适当组织。 ;
教材的难度与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要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认知表征方式。 ;
学生要像科学家那样去主动思考和探索求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6、 根据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的评价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励学生进行个体内差异性评价
B:注重评价的过程性
C:以全面发展为目标
D:特别注重终结性评价对人才的选拔
答案: 鼓励学生进行个体内差异性评价;
注重评价的过程性;
以全面发展为目标

17、 下面内容与奥苏伯尔相关的有

A:渐进分化
B:整合协调
C:先行组织者
D:实验式教学
答案: 渐进分化 ;
整合协调 ;
先行组织者 

18、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包括

A:按照准备律,教学中要注意学习者的心理调节和心理准备。预先告知学习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心理准备,或者创设让学生感到满轻松的心理环境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B:练习律提示着练习经过强化才能得到巩固,否则会逐渐被遗忘。 
C:从效果中可以看到,不知道结果的练习,不可能有助于学习。只有练习没有答案,不知道对还是错,即没有反馈的练习是没有效果的。 
D:从效果律来看,奖赏和惩罚的作用并不等同,惩罚比奖赏更加有力,恰当的批评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答案: 按照准备律,教学中要注意学习者的心理调节和心理准备。预先告知学习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心理准备,或者创设让学生感到满轻松的心理环境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
练习律提示着练习经过强化才能得到巩固,否则会逐渐被遗忘。 ;
从效果中可以看到,不知道结果的练习,不可能有助于学习。只有练习没有答案,不知道对还是错,即没有反馈的练习是没有效果的。 

19、 属于建构主义观点的描述有

A:科学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B: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过程。
C:学习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D:学习者的建构过程,主要是同化和顺应。 
答案: 科学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过程。 ;
学习者的建构过程,主要是同化和顺应。 

20、 人本主义理论对教学的启示包括

A: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
B:尊重、关心、理解学生的意愿、情感和观念,创造和谐师生关系 
C:适当让学生决定学习的内容和明确学生动机
D: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答案: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
尊重、关心、理解学生的意愿、情感和观念,创造和谐师生关系 ;
适当让学生决定学习的内容和明确学生动机;
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第4章 生物学教学中的基本教学技能 第4章 生物学教学中的基本教学技能测验

1、 与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目的无关的是

A:获得反馈信息
B:引起学习动机
C:明确学习目的
D:激发学习兴趣
答案: 获得反馈信息

2、 教学基本语言技能不包括的要素是

A:语音和吐字; 
B:音色和音域; 
C:语调和节奏; 
D:词汇和语法;
答案: 音色和音域; 

3、 一个人的能力与哪个因素无关

A:知识
B:体力
C:智力
D:财产
答案: 财产 

4、 从教师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出发,运用教学语言不需遵循的原则是 

A:科学性和学科性
B:针对性和生动性
C:多样性和强化性
D:简明性和启发性
答案: 多样性和强化性 

5、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错误的表述是 

A: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
B: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前提
C:知识可以转化为能力
D:能力的形成比知识的获得要快
答案: 能力的形成比知识的获得要快

6、 与课堂提问的要点不符的是

A:清晰与连贯
B:停顿与语速
C:提示与评价
D:阐明与补充
答案: 阐明与补充 

7、 下列各项中与讲解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C: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善于组织和示范
答案: 善于组织和示范 

8、 不属于变化技能的类型为

A:教学媒体的变化
B:教学环境的变化
C:教态的变化
D: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
答案: 教学环境的变化 

9、 强化技能的类型有

A:氛围强化
B:服饰强化
C:环境强化
D:动作强化
答案: 动作强化

10、 演示技能的十项要点不包括

A:能动能静
B:现象明显
C:示范准确
D:便于观察
答案: 能动能静

11、 课堂导入的目的包括

A:引起学生注意 
B:激发学习兴趣 
C:明确学习目的 
D: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 引起学生注意 ;
激发学习兴趣 ;
明确学习目的 ;
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2、 课堂提问起着以下作用

A:渗透思想教育
B:检查学习情况
C:促进思维发展
D:巩固所学知识
答案: 检查学习情况 ;
促进思维发展 ;
巩固所学知识 

13、 关于讲解技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讲解具有省时、省力、信息传输的密度比较高、知识传输速率高等诸多优点,教学中应尽可能多一些讲解。
B:讲解的首要目的是传授知识,使学生了解、理解和充分记忆所学的知识。
C:注意讲解的阶段性,一次讲解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不超过15分钟。 
D:注意突出主题(重点),在讲解中要对难点和关键加以提示和停顿。
答案: 讲解的首要目的是传授知识,使学生了解、理解和充分记忆所学的知识。;
注意讲解的阶段性,一次讲解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不超过15分钟。 ;
注意突出主题(重点),在讲解中要对难点和关键加以提示和停顿。

14、 在变化技能中,教态的变化包括

A:思路的变化
B:身体的移动
C:声音的变化
D:面部表情的变化
答案: 身体的移动 ;
声音的变化 ;
面部表情的变化 

15、 下列关于“活动强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参与课堂练习,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或通过设置问题“陷阱”,让同学解答,“先错后纠”,达到强化学习的作用。
B:请同学“代替”教师,帮助教师进行实验。 
C:给个别学生布置新的、高一级的观察练习等,促进学生新的学习活动。
D:采用竞赛性活动。
答案: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参与课堂练习,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或通过设置问题“陷阱”,让同学解答,“先错后纠”,达到强化学习的作用。;
请同学“代替”教师,帮助教师进行实验。 ;
给个别学生布置新的、高一级的观察练习等,促进学生新的学习活动。;
采用竞赛性活动。

16、 运用演示技能的要点是

A:操作迅速
B:示范准确
C:现象明显
D:便于观察
答案: 操作迅速 ;
示范准确;
现象明显 ;
便于观察 

17、 板书设计的目的是

A:提示重点
B:展现教学内容结构
C:启发学生思考
D:检查学习效果
答案: 提示重点 ;
展现教学内容结构 ;
启发学生思考 

18、 课堂结束技能的应用原则是

A:要有利于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B: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
C:要有利于学生回忆、检索、运用
D:注重深化重要的事实、概念和规律
答案: 要有利于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
要有利于学生回忆、检索、运用;
注重深化重要的事实、概念和规律 

19、 应用课堂组织技能的目的是

A:组织维持学生的注意
B: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
C: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D: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
答案: 组织维持学生的注意 ;
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 ;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 

20、 说课的设计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A:说教材分析
B:说教法学法
C:说教学过程
D:说作业板书
答案: 说教材分析;
说教法学法 ;
说教学过程 ;
说作业板书 

第5章 中学生物学教学策略 第5章 中学生物学教学策略测验

1、 概念图的特征表现在

A:概念图不包含交叉连接
B:概念图不包含具体事例
C:概念图是按递进的形式表现的
D:概念图表达的是学习者个人对特定事物的理解
答案: 概念图表达的是学习者个人对特定事物的理解 

2、 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中不包括

A:教师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帮助者
B: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
C:学生要克服依赖别人的心理
D: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
答案: 学生要克服依赖别人的心理 

3、 在合作学习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学生之间积极主动互相依赖
B:不需要每个成员都负责任
C:十分需要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
D:学生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答案: 不需要每个成员都负责任

4、 下列关于“发现式”探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教师用准备的教具进行演示 
B:教师注意告诉学生怎样操作或观察什么
C: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是开放性问题 
D:教师让学生单独进行探究发现
答案: 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是开放性问题 

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该

A:要求学生及时表达
B: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C:要求学生进行眼、手、脑并用
D:学生必须独立地完成观察过程
答案: 要求学生进行眼、手、脑并用 

6、 以下体现“STS教育”特点的词汇中,不正确的是

A:概念领域
B:创造力
C:过程技能
D:模拟描述
答案: 模拟描述

7、 概念图的特征表现在

A:概念图包含具体事例
B:概念图讲求递进关系
C:概念图包含交叉连接
D:概念图是按分层的形式表现的
E:概念图表达的是学习者个人对特定事物的理解
答案: 概念图包含具体事例;
概念图包含交叉连接;
概念图是按分层的形式表现的;
概念图表达的是学习者个人对特定事物的理解

8、 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多种用途,包括

A:可以作为竞赛的工具
B:可以作为学的工具
C:可以作为教的工具
D:可以作为选拔的工具
E:可以作为评价的工具
答案: 可以作为学的工具;
可以作为教的工具;
可以作为评价的工具


上方为免费预览版答案,如需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红字购买:

点击这里,购买完整答案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建议在浏览器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添加书签方法:

1.电脑按键盘的Ctrl键+D键即可收藏本网页

2.手机浏览器可以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四川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免费版第1张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四川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免费版第2张